看到一篇關於「學習金字塔」的文章,與我最近思考體驗教育如何在傳統教室進行,想法不謀而合。
重點不在於事事動手做,而是在主動學習的態度。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周舜欽/學習金字塔的誤解/529131517108544

我們都知道要依學生特性進行差異化教學,炳煌在操作企業、政府、學校時,
甚至是同一個公司不同部門、同一個部門不同國家,使用相同的活動也有不一樣的引導方式。
更何況每個引導員的風格本來就有所不同,就算其他條件(本身能力、天時地利人和)都相同,
也有不同發展。

救國團請幼獅協助出版的「反思之峰-精進體驗教育反思技巧指南」剛好在討論引導員風格,
很有趣,大家可以看看。)

但如同我無法帶炳煌所帶的企業課程,
炳煌也不能跟我一樣帶30個國小小朋友學好國語、數學,教品格、生活技能,
還要同時推行教育政策、解決小朋友個別發展問題、與家長溝通互動。
不是說炳煌不行,「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當食神。」
但是我們應該要讓更多人都用他自己擅長的方式,在各自的領域推展。

將我試行的過程錄下來給其他人觀看,不是為了讓人依樣畫葫蘆,
但看完「從零開始」的記錄影片後,同樣是老師的我,可以很快進行比較分析,
抓到其價值與實行重點,轉化為我能在我教學環境中使用的工具。
但更重要的是,讓老師知道要怎麼進行,就不會有所抗拒與害怕。

比如台灣現在正在推的「學習共同體」,一開始老師們看到政策、厚厚的書,
第一個反應一定是「很難、很複雜、很麻煩、能力不足」,
但當我們真正去做時,就會發現其實是我們早就開始用的合作教學,
只是有一些「眉角」被注意了,就能讓我們的教學進行的更順利。

以這樣的想法,回頭看看ELS,它的型態不也只是個「方案教學」,有什麼了不起?
「方案教學:一種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值得學習的主題進行深入性研究,
以其對此主題獲得更深更廣瞭解的教學活動。」
但真的很了不起啊!因為它運用體驗教育的引導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學科內知識的動機。
解決了「做中學」發散的、點狀的知識學習的問題。

所以其實很多「嶄新」的教學法,並沒有那麼可怕。
我希望讓更多老師、更多家長願意去接受體驗教育,就要讓他們從「恐慌圈」往內進入到「伸展圈」,
因此我希望將我的教學過程,用錄影記錄下來。
不但是協助我說明的工具,而同時,我的學生也獲得我更多的引導與照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a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