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PTTBBS站
作者 gumu (玉米兒?? ) 看板 Teacher
標題 Re: [請益] 偏遠小學補救教學的一些問題
時間 Thu Jun 16 22:02:22 2005
───────────────────────────────────────

我在的學校也是偏遠地區~
我是一個菜鳥也是代課老師
每每聽到大家談論山上小孩教育的問題時
家長的問題總是最大的問題
一開始我總是聽著聽著...
聽著同事說:家長都好像把小孩丟給學校養...
其他的『不偏遠』的學校老師或家長只要遇到我
知道我在『偏遠』學校教書
第一個反應大都是:
那邊的小孩很皮喔!很活潑喔!下課後就在山上跑來跑去!
唉~本來嘛~家長根本就不會管啊~

之前我都沒有什麼反應~只想著對啊~他們真的下課後就去玩啊(可是有什麼不對)
現在我總覺得難道下課後去補習是正常的嗎??
在學校也聽過很多次老師對家長的評論
比較常聽到的大概也是這樣:
我們認真教,可是小朋友回去,好一點的還是會寫...其他..
家長也是根本就不管,家長沒有配合怎麼可能學的好!

我一開始也持著這樣的觀點,視家長為偏遠地區教育低落的重要因素
直到我讀過一本論文,是探討花蓮原住民國小二年級數學方面的研究
那間國小的老師有一半是原住民教師,而這個研究者研究的班級是平地籍的老師
 對於自己認真教書學生仍然不會感到沮喪
 他對於家長的不配合感到無力也無奈!
然而,研究者也訪問幼稚園的一位當地原住民幼稚老師的觀點
幼稚園的老師說(我記得的大概意思):

  覺得將教育的問題歸咎在家長身上,很不妥當,
 因為原住民的家長, 本身對於漢族文化的教材原本就不熟也不瞭解,
要他們回家教自己的小孩他們也覺得怪怪的(怕教錯~也不太會)
所以他們覺得學習是學校的責任
 (因為學的是漢人的東西,如果是原住民的東西應該就難辭其咎)

幼稚園老師也提出質疑,二年級的教材應該是很基本的
  如果學校老師在學校的時間都無法將學生教好
  怎麼可以期待家長來教會或幫助學生學會呢?
  教學生學校的知識是教師的專業,
  如果連學了這麼多年教育、教學教法、教心、輔導....等教育知識的老師
  都無法將學生教會,怎麼可以把學生的問題怪罪到家長不配合的問題呢?
  偏遠學生教育的問題很多
  如果今天只把焦點放在家長身上
  教師是否忽略太多自己的責任與專業的不足
  這是我讀這一本論文最大的啟示

  教師是知識的轉化者,
  面對不同的學習者應該要有不同的教學與學習方法
  如果只在平地可以教好學生~到了山上就不行
  (只會教好的學生~不好的教不會,教育會是造成社會流動的重要因素嗎?)
  這是我們要的老師嗎?
  到底學的不好是學生的問題還是老師的問題,難道是家長的問題??
  因此,在我的教學中,我不再想責怪家長的不配合導致學生學習不利

 「如果我(教師)都教不好,有什麼資格怪家長」
   那我領這麼多薪水似乎也太容易了吧(因為山地有加給)   

  而也有些網友提出某些老師很認真也很拼的留學生~或做更多的努力
  如果這些努力沒效的話...
  是否可以從學習者的特質與學習的觀點,來看教學方式的妥當性?
  反省一下教學的方法是否真的適合學生呢?
 
  在同一本論文中也有提到過一個札加客太太(這個觀點也令我反省很久):

  他是美國麻州的小學教師,札加克太太充滿著教育熱忱以及對貧民區孩子的悲敏
  在他眼裡,讓這些孩子學會讀寫與算數,
  才是協助他們擺脫貧窮與罪惡,得以進身中上階層的唯一方式
札加課太太嚴格的要求學生功課,堅持不懈充滿愛心的札加客太太
  就是我們平常眼中的好老師
  但是當老師努力付出卻未能獲得預期的成果(學生成績不盡理想)
  他也忍不住質疑這樣的付出有何意義~轉而放棄
  
  我們在偏遠地區的老師(包含我也是)似乎就像札加克太太一樣
  用台灣的主流價值來看,用教漢人的方式來教,用漢人的觀點來看學生的學習
  當學生成就不如我們預期,這種挫敗的感覺油然而生:

  我們教學上努力付出,嚴格要求學生課業,也覺得自己盡力了,
  但他們的學生和家長卻不領情~(我們常有這樣的口白吧)

  可是我漸漸的體會,只是這樣就可以把學生教好嗎??我們瞭解學生嗎??
 
  學生本身的文化是很重要的切入點~
  有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在學生眼裡是完全陌生也非常斷然的
  就像我們剛開始在學校學習英文的樣子
  英文課本裡提到打電話的用法,回答要用It is Mary(而不是用 I am Mary)
  我那時候覺得好奇怪~
缺乏相關語文與生活經驗的知識~對我來說是有些唐突與突兀的
但是好在我們是在台灣學英文,所以老師很貼心的知道我們會感到迷惑
  會很細心的提醒我們要我們記住~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在美國,若不知道這樣的用法,
  大概那邊的老師也會怒吼說:連這個也不會!!或被其他學生嘲笑吧

  我想台灣有很多偏遠地區或貧困家庭的孩童
  對於學校的知識有很多這樣的感慨~
  他們的家裡不是這樣講話的~可是在學校卻是這樣講
  更殘忍的是老師不會提醒他們跟解釋~
  只要求他們寫的跟說的要和老師一樣
  因為大家都是台灣人,
  我們很自然的就把所有的人視為一樣的
  忽略他們本身的知識和學校知識間的差異
  
  例如:
  以我的班級來說~ 
  在生活考卷中有一題:

   9.請選擇最適合放在客廳的(1)床(2)沙發(3)熱水器

  答對的(選沙發)只有一半(全班13人),其他選床的偏多,熱水器也有~
  因為我去過他們家~選床的女生,他們家真的放床
  選熱水器的~他們家客廳也有熱水器
  後來全部都算對
  全台灣人的「家」(大都是水泥建材)好像長的一樣(有隔間、客廳、廚房、臥房),
  可是其實功能與布置卻大不相同
  有些人的家裡有客廳用來會客或家人共聚
  有些人的家客廳沒有特別的功用~可能只是一個第一個進門的大空間
  通常漢人比較會有客廳跟臥房的分別,功能也不同
  而原住民則不相同~客廳有時也就是臥房,
  擺放床可以坐著看電視晚上也可以睡在那
  不過現在有錢人的家客廳裡也有床啊~不過是貴妃椅 ><
  
  如果我沒有去過學生家,我大概會很自然的大吼:連這個都不會~~
  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忽略一些細微的東西~
  不同家庭特質與社區文化一直都在影響學生
  如果連客廳放床這麼顯著的差異我們都沒有察覺的話
  遑論制度、信仰、信念、特質、語文...等不易察覺的文化內涵
  有很多少數族群的研究報告,
  指出有些民族在家裡不是透過語言和家長互動與學習
  而學校的教學形式最常見的〔老師問-學生回答〕
  這種方式在少數族群的兒童是很陌生的
  因此,他們一開始在和老師的溝通上就產生了隔閡
  而教師會因為他們的被動與害羞給予他們不當的評價
  產生了不良的壁馬龍的效應

  這些教學的內涵是我以前沒有注意過的
  以學生為中心~至此我漸漸的體會他的精神
  因為我沒有辦法深入社區去深入的瞭解他們的文化
  所以我仔細觀察,去體會學生比較喜歡而且很快就能接受的學習方式
  (因為從他們的反應表現出他們熟悉的文化特質)
  我很努力的在做,希望可以提供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
  例如:我發覺他們很愛表現~(或許跟他們獵人與勇士的文化有關吧)
    我給予他們獨自表達的時間~他們就會很開心又努力的去做
    我會給他們每天念自己日記的時間,
    他們就會很認真寫日記查字典,
    我再適時的提醒他們要怎寫才能寫的更好
    我很輕鬆的教導寫作技巧,他們也很樂意去做也有效的學習~

  學生在學校學習,因為情境與文化的不同
  有很多方面都需要老師獨特的體會與觀察
  真的~學生在面對學習的時候,你是陪伴他們最久的成人
  應該不會有人比你更瞭解他在學習上會有什麼樣的困擾了!
  我相信體會這個差異就是幫助學生最好的開始~
  我們不要忽視自己的重要性與獨特性 
  
  寫了長長的一篇~是感念原po者對於偏遠地區教育的關心
  我深感敬佩~也非常尊敬你!!我不會說你天真!
  除此之外,我希望大家在面對偏遠地區學童或任何學習低落的兒童
  不要把責任推到家長身上了
  我們先問自己做到了些什麼?面對我們做不到的,我們應該怎麼去改進?
  畢竟學校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地方,教師也是教導知識最重要的人員
  如果我們都投降了~那誰來教呢??
  大環境當然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
  但是我們先應用我們的教師專業來突破現狀如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a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