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民國90年時,這位楊朝祥先生就已提出反駁論點,
其中與我前文大有相同之處,但他的文筆與觀點比我成熟的多了,
真不好意思...有興趣的可以閱讀下去。 :p

-----------------------------------------------------------------------
裁併迷你小校捨本逐末 / 教育文化組召集人 楊朝祥
教文(評)090-017號 中華民國九十年二月十三日 February.13,2001
-----------------------------------------------------------------------
為推行九年一貫國民中小學課程,使協同教學順利進行,
教育部宣佈全國各縣市將從二月開始的新學期展開迷你中小學裁併計畫。
看到這則新聞,我們不禁莞爾,
如果因其他合理的理由裁併小型的中小學尚情有可原,
但為了九年一貫的課程需協同教學就將迷你小校裁併,
真可謂之「捨本逐末」。

社區希望滅絕 情何以堪

在小班小校的環境裡,由於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重視每個學生,
學生的個別差異能得到更多的注意,
因而「把每個學生帶上來」的目標可以達成。
是以由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所提出的教育改革諮詢總結報告書
特別將「小班小校」明列為重大教改政策,經過多年的努力,
加上每年學齡人口的降低,除了大都會區外,
「小班小校」的目標正在逐步達成之中。
可是當目標正在逐步達成之際,政策突然急轉彎,
逆勢操作,是否恰當呢?

小班小校因學校規模太小,學生的單位成本較高;
因教師數目少,每個老師的教學及行政負擔較為沉重;
因學生人數太少,學生的互動不多,同儕學習的競爭力不足。
過去台灣省教育廳曾推動過裁併計畫,最後因阻力過大而減停,
主要是當地居民都將學校當作社區存在與否的圖騰,
廢校除了子弟上學不方便之外,更代表著社區的消失,
因此透過民意代表的施壓,使政策中途而廢。

學校是社區的中心在都會地區也許不是那麼的明顯,
但在窮鄉僻壤的高山或離島,平時學校是子弟學習的場所,
必要時也是社區聚會、舉辦紅白喜事的地方。
學校的存在,一方面表示自己的子弟有前途,
另一方面也才能營造、強化社區意識。
裁併學校,對主管機關而言,也許只是一句話;
但對社區的人來說,連最後的一絲希望都絕滅了,
真是情何以堪。

九年一貫真諦 遭到曲解

如果從照顧學生、增加學生互動、學習機會的觀點
來裁併學校也許還可以得到居民的支持,
但應考慮到各校各地的特性,因地制宜的提供配套措施,
如交通或住宿問題的解決、家長的溝通等才能合併。
如果純從經濟的觀點來裁併學校,雖可以節省人事費用的開支,
但從受教權公平的角度來看,是否合理仍應考量。
而如果是配合九年一貫的課程協同教學的需要而裁併迷你小校,
顯然是對新課程的不了解,不能因地制宜彈性調整教學方法,
值得教育當局深思。

九年一貫課程以「領域」替代過去的「學科」,
但因過去師資都是以「學系」為單位來培養,
僅適合學科而不適合領域教學,
所以需要以協同教學的方式來達成領域教學的目標。
根本的解決方法是以「學程」方式取代「學科」的培養方式,
也就是說教師在養成階段就打破學科的界線,
根據領域教學所需的智能,從各相關的學系中選修所需的科目,
畢業之後成為「領域的教師」,而不是將學校都合併成
每個領域至少都有兩個以上的教師以利協同教學。

如果說學校太小,「學校本位的課程」就無從發展,
這種說法是說不通的。雖然九年一貫的課程強調以學校為本,
發展適合各地特性的課程,但台灣的幅員本來就小,各縣市的面積更小,
鄰近各校雖有差異性但不明顯,為了適應境內小型學校的需求,
跨校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發展鄰近學校所需課程並不困難,
也不一定要將學校裁併。

九年一貫課程不僅強調領域教學、協同教學、學校本位的課程,
更強調「教學的革新」,
也就是不要再受到傳統的學科、教學方法甚至學校圍牆的束縛,
以學生的學習為考量、由教師主導的方式達到教學的目標。
如果老師有足夠的能力,教師單獨教學可行,協同教學、合作教學亦可行;
學校規模夠大,以一個學校為本位的課程設計可行,跨校的合作亦無不可;
課堂教學可行,田野教學,甚至遠距教學亦可行;
只要是適合學生的需求以及配合教師、學校的特質的各種形式都可行。
教育主管機關應更深層的了解九年一貫課程的真諦,
不要執著於問題的表象而把過去幾年努力想達成的「小班小校」政策付諸流水。

人事支出雖減 投資反增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八十八學年度全國有國小二千五百八十三所,
其中六班以下的迷你國校有八百三十六所,比例高達三分之一;
全國國中共七百一十九所,六班以下的有八十所,所佔比例約百分之十二。
如果根據教育主管機關的構想,高達九百所的中小學需要合併,
如果每校都以六班計算且全部併到中、大型學校,
則有九百多位的校長及將近八千五百位的教師需轉校服務,
至少要增建四千間教室,再加上交通的費用、宿舍的增建,
其所增加的經費亦不在少數,從經濟的角度看來,
雖長遠的可以節省部分的人事支出,但短期的投資仍相當可觀。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小型學校的合併並不經濟,
但因根據過去的慣例,短期硬體的投資都是由中央負責,
長期的人事費用才由地方政府籌措,著眼於長期人事費用的節省,
地方教育當局當然希望能裁併迷你學校,
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僅是一個藉口而已。
過去為了達成小班小校的政策目標,
教育部三申五令要求地方政府在學齡人口逐漸下降之時不要減班併班,
但在「節約至上」的考量下,還是言者諄諄,聽者邈邈,
每年還是減班併班,延遲了小班小校目標的達成,
此次捲土重來,再倡併校,說穿了還不是為了節省經費。

偏遠受教不易 值得深思

小型的學校有小型學校的特色,例如因學生數目少,
師生互動頻繁、學校家庭溝通容易;
因地處窮鄉小村,田野教學較為可行;
雖因交通不便,文化刺激比較少,但得利於先進的通訊、網路科技,
資訊的獲得再也不受距離的限制。何況因這些迷你小校的存在,
窮鄉僻壤才能弦歌不輟,保障莘莘學子的受教權。
過去,教育部為了使偏遠地區的學生也能接受優質的教育,
特別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當此計畫執行多年也已獲致部分成效時,
迷你小校卻要裁併了,姑不論過去投資的浪費,
沒有了這些迷你學校,每天將有多少的學童把時間浪費在交通工具上,
將有多少的學生小小的年紀在最需要親情照拂的時候就要住進宿舍,
教育主管機關在決定這項政策時能不深思嗎?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90.02.09中央日報社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a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