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跟昱君、家珍去看了ART,臨時借不到望遠鏡,表情看不清楚,
純粹只有肢體動作和對話。

說實在的,我看不太懂!不是很確定這部戲主要在探討什麼東西...
「友誼存在的意義及形式」「藝術欣賞的主觀與客觀」「人在時代潮流當中存在的意義」
好像都有一點,可是卻又看不清楚。

該為了自己感性的遲鈍(壓抑?)而難過,還是該慶幸自己沒有遇過這樣的困難?
我是李立群、金士傑還是顧寶明?我想,我既是李立群,又是金士傑,也是顧寶明。

曾經,昧著自己真正的感覺來迎合朋友;
曾經,為了朋友的「移情別戀」而感到受傷;
曾經,以為朋友間什麼事情攤開來說就可以解決一切事情;
曾經,享受被人崇拜、被人當作偶像的重要感;
曾經,什麼也都好好好,大家好就好的甘草和事佬;
曾經,...........

散場後,家珍跟昱君說最有可能去買那幅白色的畫的人是我。
嘴上反駁著,心裡卻有個小小的聲音說:
「是啊!這種衝動的浪漫,自以為的高雅,很爽啊!」

滑雪的小雪人~咻~~~(兒童發展心理學提到,這叫自語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a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